首页 > 综合 > 甄选问答 >

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

2025-09-14 15:18:42

问题描述:

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,真的急死了,求好心人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4 15:18:42

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】一、文章总结

《季氏将伐颛臾》是《论语·季氏》篇中的一段对话,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冉有、子路之间关于“季氏将伐颛臾”的讨论。文中通过孔子的言论,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、诸侯专权、礼崩乐坏现象的不满,同时也体现了他主张“仁政”、“礼治”的思想。

孔子认为,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,且与鲁国有一定的盟约关系,不应轻易征伐。他批评了季氏的不义行为,并指出作为臣子应尽忠职守,不可助纣为虐。同时,他也对弟子冉有和子路未能劝阻季氏的行为表示失望,强调“君子疾夫舍曰‘欲之’而必为之辞”。

二、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
原文 译文
季氏将伐颛臾。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。
冉有、子路见于孔子曰: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” 冉有和子路拜见孔子说:“老师想要这样做,我们两个臣子都不想这么做。”
孔子曰:“求!无乃尔是过与?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为?” 孔子说:“冉有!这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?颛臾,从前先王把它作为东蒙山的祭祀主,而且它位于鲁国境内,是国家的臣属。为什么要攻打它呢?”
冉有曰: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。” 冉有说:“老师想要这样做,我们两个臣子都不想这么做。”
孔子曰:“求!周任有言曰:‘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’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?且尔言过矣,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” 孔子说:“冉有!周任说过:‘能施展才能就担任职务,不能的话就应当辞职。’如果遇到危险却不扶持,即将倾倒却不搀扶,那还要那个辅佐的人干什么呢?况且你说错了,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,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,这是谁的过错呢?”
冉有曰:“今夫颛臾,固而近于费。今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忧。” 冉有说:“现在颛臾城坚固,又靠近费地。现在不夺取,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。”
孔子曰:“求!君子疾夫舍曰‘欲之’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,可谓具臣矣。” 孔子说:“冉有!君子讨厌那些嘴上说‘想要’却一定要找借口的人。我听说,有国家的人,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,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。如果平均就不会贫穷,和睦就不会人少,安定就不会倾覆。如果这样,远方的人不归服,就应修养文德来招致他们;已经来了,就要让他们安定下来。如今你和仲由,可以说是称职的臣子了。”

三、内容简析

本文通过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对话,展现了儒家思想中对“礼”与“义”的重视。孔子反对无故兴兵,强调君臣之道与责任意识。他主张以德服人,而非以力压人,体现出其“仁政”理念的核心。

此外,文章语言简练、逻辑严密,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,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。

结语:

《季氏将伐颛臾》不仅是一篇历史记载,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政治哲学的文本。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权力与道德冲突时,应坚守正义与责任,而不是随波逐流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