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欺暗室出处于哪里】“不欺暗室”是一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独处时也能保持正直、诚实的品德,不因无人监督而做违背道德的事情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,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道德内涵。
一、总结
“不欺暗室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中的一句话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”虽然这句话并非直接提到“不欺暗室”,但其思想与“不欺暗室”有着密切关联。
后来在《晋书·王导传》中也有类似表述:“人臣当自守清白,不欺暗室。”这是“不欺暗室”一词的直接出处。该成语强调的是个人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仍能坚守道德底线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“慎独”的高度重视。
二、表格:不欺暗室出处及含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不欺暗室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导传》 |
原文引用 | “人臣当自守清白,不欺暗室。” |
含义 | 指人在独处时也能保持正直、诚实,不因无人监督而做坏事。 |
文化背景 | 受儒家“慎独”思想影响,强调内在修养与道德自律。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赞扬他人或自我要求,在无人监督时仍能坚持原则和操守。 |
三、结语
“不欺暗室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道德信念。它提醒人们,真正的品格不是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的,而是在独自一人时依然能够坚守良知。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,尤其是在面对诱惑与考验时,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与价值取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