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唾手可得什么意思】“唾手可得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得到,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或代价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“轻而易举”的意思。
一、成语解释
| 词语 | 唾手可得 |
| 拼音 | tuò shǒu kě dé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明镜所以照形,圣人所以照心;虽有美玉,不雕不琢,不能成器;虽有良材,不学不思,不能成德。是以君子贵于自修,慎于所习。故曰:‘欲知其人,观其所好;欲知其心,察其所行。’”(注:此为常见引用,具体出处可能因版本不同略有差异) |
| 释义 | 形容事情非常容易得到,不用费力就能获得。 |
| 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用于口语中,表示对某事的轻松获取。 |
| 近义词 | 轻而易举、易如反掌、唾手而得 |
| 反义词 | 难以企及、千辛万苦、来之不易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| 场景 | 例句 |
| 工作中 | 这个项目利润很高,简直是唾手可得的机会。 |
| 学习中 | 如果你认真复习,考试分数就是唾手可得的。 |
| 生活中 | 这些优惠券是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而发放的,几乎是唾手可得的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唾手可得”虽然强调“容易”,但并非所有“容易”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个词,需根据语境判断。
- 该成语多用于正面语境,较少用于负面评价。
- 在正式写作中应适当搭配上下文,避免语义模糊。
四、总结
“唾手可得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很容易获得。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简洁性,也反映了汉语文化中对“轻松获得”的一种表达方式。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