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情:菌草专家凌一农教授让人感动 角色原型真了不起

导读   看《山海情》,泪腺变得特别发达,闽宁村出点什么事儿感觉都能守着电视哭一鼻子,故事进行到种蘑菇、卖蘑菇,乡亲们安家落户之后得发展...

  看《山海情》,泪腺变得特别发达,闽宁村出点什么事儿感觉都能守着电视哭一鼻子,故事进行到种蘑菇、卖蘑菇,乡亲们安家落户之后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了,他们所有的希望都来自一个人:菌草专家凌一农教授。

  进行第三章,讲的就是双孢菇,这个对于闽宁村人民非常重要的农作物。

  第8集,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安排,闽宁村要尽快开展科技扶贫,发展庭院经济,副县长陈金山专门去请 的菌草专家凌一农教授过去,让那些不能出门打工的人,也有事做,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。

  凌一农教授说目前实践还不是时候,需要小范围适用之后才能开始推广,但是陈金山说已经跟村民们保证,十天之后就有专家传授蘑菇种植经验,教授不去,他就自己讲,讲错了也怪不到他头上,都知道他是凌一农的学生,说完之后那是拔腿就跑,简直就是“赶鸭子上架+强买强卖”。

  当然这还有点小插曲,原本陈金山已经教授不来了,但是开会之后教授竟然来了,教授说,你这个县长代表自己就好,不要自作主张代表我好不好啊,不要以为我是来帮你的,我是来砸你场子的!

  凌一农教授,是中国 ,也是世界 用菌草种植蘑菇的专家,很多国外的专家都要向他学习!

  凌一农来宁夏,本来是想来推广福建成功的技术,就是用菌草种植双孢菇,但是这里的人并不想种蘑菇,“不能把自己觉得喜欢的事情,强加于人”,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活,不懂当地人在当时为什么会排斥这种事情。

  他为了尽快找到可行的方案,就住在种蘑菇的棚子了,“工作在哪里,我们就住在哪里”,陈金山让他不要紧张,把老凌气得说“什么叫不要紧张嘛,我种不出来怎么办?”

  陈金山直接说“种不出来我们就都不要回福建,在宁夏老乡面前,把福建人的脸丢光了”  这不是丢不丢脸的问题,这回不是科学研究,可以错、纠错、改正,这回必须成功!成功了农民才会跟着种,种出来才有钱嘛,才可以换肉吃、换菜吃,才不至于可怜到在大街上讨一把青菜嘛!

  得宝决定不去福建,在家跟着教授学种蘑菇,建棚的时候,老凌跟他一起挖地搞基建,实践证明,当地的条件非常适合反季节种菇,看着双孢菇长出来,教授简直是喜形于色,我们看着也觉得离脱贫的目标越来越近了!

  种出来之后就是要去市场卖,但是一开始大家没见过这种来自南方的蘑菇,教授带着得宝去市场卖,赚了钱,给对口扶贫工作带来了希望,吴主任也把种蘑菇的建议和规划做了专题汇报,教授的科技扶贫计划得到了闽宁两省区领导的一致支持。

  听到要派技术人员支援,凌教授说要自己挑选,这里的生活太艰苦,他要挑选那些能吃苦有责任心耐得住寂寞的技术人员来,跟他一起留在这里。  吴主任,千言万语就一句话,我凌一农, 不会丢福建人的脸。

  但是凌教授只会推广技术,根本不懂销售,但是陈金山夸下海口:教授不但能帮大家把双孢菇种出来,还会帮大家像得宝一样挣到钱。没想到这话后来还真应验了,教授除了负责种蘑菇,还得负责跑市场卖蘑菇。

  凌一农教授和他的团队,走遍了整个戈壁滩,去每一户种菇人的家中手把手地教技术,在他们不辞辛劳中,越来越多的移民成了种菇人,蘑菇产业在戈壁滩上逐渐发展。

  但是金摊村种菇挣到钱的事儿被报道之后,越来越多的蘑菇棚出现,供过于求,销路没有打开,导致蘑菇价格急剧下降,村民们的蘑菇卖不上价,一个个心急火燎,

  出菇旺季,蘑菇卖不出去,老百姓损失有多大,这个道理大家算得清楚。我们是硬着头皮接的硬任务,如果你对这里的吊庄移民户了解够多,对他们的贫困程度了解够多,菇民任何难处,都是我们无条件解决的大事。

  凌教授先用扶贫专项款搭建了两个大型冷藏库,暂时解决了鲜菇的存储问题,但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,他一个科学家把技术员们组织起来,成立销售小组,要把蘑菇卖出去,把销售途径搭建起来,分成三个小组:上海浙江江苏市场小组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销售小组,西安郑州安徽销售小组,开始做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。

  县里组织的商贩收购价格就是8毛,教授风尘仆仆带回来的订单给到大家的价格估算是2块钱,在学生测算完成本发现可能卖不到2块钱之后,凌教授自己贴钱,按照2块的价格给到村民,他自己补进去了四万九千七百六十四块钱,还跟一些商贩起冲突打起来受伤去了医院。

  凌一农教授在戈壁滩上做的事情,其实没有一个是有明显泪点的,一点都不煽情,但是只要我们投入其中,回味片刻,你就想哭,因为你知道他做得有多好,有多正确,对当地的百姓有多重要,你也知道在二十几年之后的今天,他是多了不起的一个人。

  《山海情》凌一农原型为福建农林大学的菌草技术科学家林占熺教授!

  1997年,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,2007年的数据显示,宁夏有了1.75万户百姓参与菌草生产,兴建菇棚1.75万个,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。十年时间,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。

  《山海情》讲的是扶贫脱困,我们看的是许许多多支援者和志愿者的家国情怀,愿这份感动永远不忘,让这样的好剧记录历史!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