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为什么叫回归线】“回归线”是一个地理学中的专业术语,指的是地球表面南北纬23°26′的两条重要纬线。它们分别被称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。之所以称其为“回归线”,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会在这两条线之间来回移动,呈现出“回归”的现象。
回归线的命名源于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移动。每年春分后,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,到达北回归线(约23°26′N)后开始南移;到了秋分,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。之后继续南移,到达南回归线(约23°26′S),然后又开始北移。这种周期性的运动被称为“回归”,因此这两条纬线被称为“回归线”。
回归线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线,也影响着气候、季节变化以及生物分布。例如,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通常属于热带气候,阳光充足,但因降水不同而分为干旱和湿润两种类型。
回归线知识对比表
项目 | 北回归线 | 南回归线 |
纬度 | 约23°26′N | 约23°26′S |
太阳直射点最北位置 | 每年夏至日 | 每年冬至日 |
命名原因 | 太阳直射点在此“回归” | 太阳直射点在此“回归” |
所经国家/地区 | 中国、印度、墨西哥等 | 非洲、澳大利亚、巴西等 |
气候特点 | 热带气候,多为干燥或湿润 | 热带气候,多为干燥或湿润 |
与赤道距离 | 约23.5度 | 约23.5度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回归线”这一名称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天文现象的自然描述。理解回归线的由来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运行规律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