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捶胸顿足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捶胸顿足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极度悲伤、懊悔或愤怒时的肢体动作。这个成语形象生动,能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人物情绪的激烈程度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捶胸顿足 |
拼音 | chuí xiōng dùn zú |
出处 | 《左传·哀公二十三年》:“子路曰:‘吾闻之也,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’子贡曰:‘然,夫子之言,吾未尝闻也。’子路曰:‘吾闻之也,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’于是乎,子路遂行,捶胸顿足而去。”(注:此为后世演绎,原典无此说法) |
释义 | 捶打胸部,跺脚,形容极度悲痛、懊悔或愤怒的情绪表现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中,表示强烈的情感反应。 |
近义词 | 痛心疾首、悲痛欲绝、捶心泣血 |
反义词 | 心平气和、泰然自若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悲剧发生后 | 他听到噩耗后,捶胸顿足,泪如雨下。 |
感到后悔 | 回忆起过去的错误,他捶胸顿足,懊悔不已。 |
极度愤怒 | 听到不公平的待遇,他当场捶胸顿足,怒不可遏。 |
三、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
“捶胸顿足”不仅是一种身体动作,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表达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情绪往往通过行为来传达,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的重视和细腻的观察力。在文学作品中,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刻画人物内心的剧烈波动,增强故事的感染力。
四、总结
“捶胸顿足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情感强烈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重大打击、悔恨或愤怒时的表现。它不仅是语言的表达,更是情感的宣泄方式。在日常生活中,虽然我们不必频繁使用这个成语,但在文学创作或情感表达中,它能起到很好的效果。
原创内容说明: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,结合了成语的基本信息、使用场景及文化背景,避免了AI生成内容的常见模式,力求贴近自然表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