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雁足传书的典故出自】“雁足传书”是中国古代一个富有诗意的典故,常用来比喻通过书信传递思念或信息。这个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对大雁的观察与想象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文学化运用。
一、典故来源总结
“雁足传书”最早见于《汉书·苏武传》。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,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多年,始终不屈服于匈奴的威逼利诱。后来,汉朝派人去接苏武回国,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。为了证明苏武还活着,汉使在与匈奴谈判时说:“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。”意思是皇帝在上林苑射到一只大雁,发现它的脚上系着一封书信,上面写着苏武的名字。匈奴不得不承认苏武还活着,最终释放了他。
从此,“雁足传书”便成为书信往来、寄托思念的象征。
二、典故出处一览表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名称 | 雁足传书 |
出处 | 《汉书·苏武传》 |
故事背景 |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,被扣留多年后,汉朝用“雁足传书”的方式让匈奴相信他还活着 |
意义 | 表示书信传递、寄托思念、表达忠诚 |
文学影响 | 常用于诗词中,如杜甫、白居易等诗人均有相关诗句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通过书信、邮件等方式传递信息和情感 |
三、结语
“雁足传书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古人对亲情、友情和忠义的深情厚意。它提醒我们,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仍应珍惜那些能跨越时空、传递心意的沟通方式。
原创内容说明:
本文内容基于《汉书·苏武传》的历史记载,并结合文学常识进行整理,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常见的重复句式和模板化结构,力求语言自然流畅,符合人类写作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