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负隅顽抗的读音和意思】在汉语中,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常见且富有画面感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敌人或对手在劣势下仍不愿投降、坚持抵抗的状态。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,以下将从读音、含义、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。
一、
“负隅顽抗”是一个四字成语,读音为 fù yú wán kàng。其中:
- 负:意为“依靠、凭借”;
- 隅:指“角落、边远的地方”,常用来比喻退守的据点;
- 顽抗:意思是“顽强抵抗”。
整体意思是指敌人或对手在被包围、处于劣势的情况下,仍然凭借最后的据点进行顽强抵抗,不轻易投降或认输。
该成语多用于军事、政治等场合,有时也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倔强态度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负隅顽抗 |
拼音 | fù yú wán kàng |
字面意思 | 依靠角落,顽强抵抗 |
引申含义 | 在不利情况下仍不投降,坚持抵抗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敌对势力或个人在困境中的顽强抵抗行为 |
使用场景 | 军事、政治、文学、新闻报道等 |
近义词 | 坚持抵抗、死战不降、困兽犹斗 |
反义词 | 投降认输、缴械投降、束手就擒 |
例句 | 敌人虽已陷入绝境,但仍负隅顽抗,不肯投降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在使用“负隅顽抗”时,需注意其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通常用于描述敌对势力或不值得同情的对象。如果用于正面人物,则需结合具体语境,避免产生歧义。
此外,该成语结构较为固定,一般不宜随意拆分或改变顺序使用,以保持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