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恬武嬉词语意思】“文恬武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文官和武将都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,只顾享乐、不务正业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官场腐败、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,强调人们在职责范围内没有尽职尽责,反而沉迷于享乐之中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文恬武嬉 |
拼音 | wén tián wǔ xī |
出处 | 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士大夫多以文恬武嬉为事。” |
含义 | 形容文官和武将都安于现状,不思进取,只顾享乐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形容官场或社会风气败坏。 |
近义词 | 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、醉生梦死 |
反义词 | 奋发图强、勤勉敬业、忠于职守 |
二、词语来源与背景
“文恬武嬉”最早出自《宋史·苏轼传》,原文提到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:文官贪图安逸,武将沉迷享乐,整个社会风气逐渐腐化。这种状态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治理效率,也对百姓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。
该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官僚体系的弊端,也提醒后人要警惕安于现状、缺乏责任感的态度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举例说明 |
批评官场 | “近年来,部分官员文恬武嬉,只顾升官发财,忽视了民众的实际需求。” |
描述社会风气 | “在某些地区,文恬武嬉之风盛行,年轻人缺乏奋斗精神。” |
历史评价 | “宋代后期,文恬武嬉之风严重,导致国力衰弱。” |
四、总结
“文恬武嬉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成语,它揭示了文官与武将不负责任、沉溺享乐的现象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应当保持责任感和进取心,避免陷入“文恬武嬉”的消极状态。
通过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、出处和使用方式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,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和反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