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】在汉语中,“过犹不及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意思是做事过于或不足,都不如恰到好处。其中,“及”字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部分,理解它的含义对于掌握整个成语的内涵至关重要。
一、
“过犹不及”出自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意思是“过分和不够一样,都是不好的”。这里的“及”字,本义是“达到、达到某种程度”,引申为“达到标准、符合要求”。
在“过犹不及”中,“及”表示“达到应有的程度”,即“刚好合适”。因此,“过犹不及”强调的是做事要适度,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,要“恰到好处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字词 | 拼音 | 本义 | 引申义 | 在成语中的含义 | 成语整体含义 |
及 | jí | 达到、赶上 | 到达某种状态或程度 | 达到应有的程度 | 做事要适度,不过分也不不足 |
过 | guò | 超过、超过界限 | 过度、过分 | 超出正常范围 | 表示做过了头 |
犹 | yóu | 如同、好像 | 相当于“如同” | 表示比较 | 表示“如同” |
不及 | bù jí | 没有达到 | 不够、未达标准 | 未达到应有的程度 | 表示做得不够 |
三、拓展理解
“及”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表达“达到”的意思,如“及第”(考中)、“及格”(达标)等。在“过犹不及”中,“及”与“过”形成对比,强调“适中”的重要性。
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做事,也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、情绪、态度等。例如,在人际交往中,过于热情或过于冷淡,都可能引起不适,只有“恰到好处”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。
四、结语
“过犹不及”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,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把握好尺度,避免极端。而“及”字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,它代表着“达到应有程度”的概念,是理解整句成语的核心。
通过了解“及”字的含义,我们不仅能更准确地理解成语,也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实践“中庸之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