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强词夺理是什么意思】“强词夺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明明没有道理,却硬要找理由来辩解,强行把无理说成有理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讲道理、强词夺理的人。
一、
“强词夺理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用强硬的言辞来争夺道理,后来演变为形容一个人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,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,甚至歪曲事实来为自己辩护的行为。这种行为往往带有情绪化和偏执的特点,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强词夺理”常用于描述一些人在争论中不顾事实、逻辑,只为了争输赢而强行辩解的现象。它不仅影响沟通效果,还可能破坏人际关系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强词夺理 |
拼音 | qiǎng cí duó lǐ |
出处 | 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 |
基本解释 | 明明没有道理,却硬要找理由来辩解,强行把无理说成有理 |
近义词 | 强辩、诡辩、胡搅蛮缠 |
反义词 | 理直气壮、据理力争、心服口服 |
使用场景 | 用于批评那些不讲道理、强词夺理的人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贬义 |
示例 | 他明明做错了事,还在那里强词夺理,让人很生气。 |
三、使用建议
在与人交流时,应尽量避免“强词夺理”的行为。理性沟通比情绪化的争辩更有助于解决问题。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存在这种倾向,可以尝试从客观事实出发,冷静分析问题,而不是一味地为己辩护。
总之,“强词夺理”是一种缺乏逻辑和尊重的表达方式,值得我们警惕并加以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