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叫黄疸】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,主要表现为皮肤、黏膜和巩膜(眼白)出现黄色染色。它通常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,是肝脏功能或胆道系统出现问题的信号。黄疸并非一种独立疾病,而是多种疾病的表现之一。
一、黄疸的基本概念
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。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物质,正常情况下由肝脏处理并排出体外。当肝脏无法有效处理胆红素,或胆汁排泄受阻时,胆红素就会在血液中积累,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。
二、黄疸的分类
根据病因不同,黄疸可分为以下三类:
| 类型 | 原因 | 特点 |
| 溶血性黄疸 | 红细胞大量破坏,胆红素生成过多 | 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升高,尿胆原增加,无胆汁淤积 |
| 肝细胞性黄疸 | 肝脏受损,影响胆红素的摄取、结合和排泄 | 未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升高,常伴有肝功能异常 |
| 阻塞性黄疸 | 胆道系统受阻,胆汁无法正常排出 | 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,尿胆红素阳性,粪便颜色变浅 |
三、常见病因
- 溶血性黄疸:如溶血性贫血、新生儿溶血病等。
- 肝细胞性黄疸:如病毒性肝炎、酒精肝、脂肪肝、肝硬化等。
- 阻塞性黄疸:如胆结石、胆管肿瘤、胆道狭窄等。
四、典型症状
- 皮肤、巩膜发黄
- 尿液颜色加深(呈深黄色或茶色)
- 粪便颜色变浅(灰白色)
- 可能伴有瘙痒、乏力、恶心、腹胀等症状
五、诊断方法
1. 血液检查:检测总胆红素、直接胆红素、间接胆红素水平。
2. 肝功能检查:评估肝脏是否受损。
3. 影像学检查:如B超、CT、MRI等,观察胆道和肝脏情况。
4. 其他检查:如肝炎病毒检测、胆道造影等。
六、治疗原则
黄疸的治疗取决于其类型和病因:
- 溶血性黄疸:需针对溶血原因进行治疗,如输血、免疫抑制等。
- 肝细胞性黄疸:以保肝、抗病毒、改善肝功能为主。
- 阻塞性黄疸:需解除胆道梗阻,如手术、内镜下取石等。
七、注意事项
- 黄疸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,应及时就医。
- 避免饮酒、保持健康饮食、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肝病。
- 新生儿黄疸多为生理性,但也需密切观察,必要时进行干预。
总结
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的一种表现,常见于肝脏或胆道疾病。了解其分类、病因、症状及治疗方法,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疾病。若出现黄疸症状,建议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