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译文】一、
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”出自《论语·宪问》篇,原文为:“子路曰:‘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’颜渊曰:‘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’子路曰:‘愿闻子之志。’子曰:‘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’”
但这句话更常被引用的是孔子对隐士接舆的评价: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”意思是“知道这件事不可能成功,却仍然坚持去做的人”。
这句话体现了儒家精神中的一种执着与担当,即使面对困难、失败或不被理解,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。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,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理想、有责任感、不轻易放弃的人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论语·宪问》 |
| 原句 | 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” |
| 字面意思 | 知道事情不可能成功,却仍然去做的人 |
| 引申含义 | 坚持理想、不畏艰难、勇于担当的精神 |
| 人物代表 | 孔子、屈原、岳飞等历史人物 |
| 文化意义 | 体现儒家“仁”与“义”的精神,强调责任与坚持 |
| 现代启示 | 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念,不轻易放弃 |
| 常见用法 | 用于形容有理想、有毅力、不计得失的人 |
三、结语
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”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。它告诉我们,在面对现实的无奈时,仍要坚守内心的信念,勇敢前行。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激励着无数人不断追求理想、克服困难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