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稗官野史是什么意思词语稗官野史是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稗官野史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那些非官方、非正统的历史记载或传闻。这个词语由“稗官”和“野史”两部分组成,分别指代古代民间的记录者和非官方的历史资料。
在古代,“稗官”原本是负责收集民间故事、风俗、奇闻异事的小官,后来引申为对非正式、非权威文献的称呼;“野史”则指与正史相对的、未经官方认可的历史记录。因此,“稗官野史”整体上指的是那些不被主流历史所采纳、带有一定传说色彩或主观色彩的史料。
虽然这些资料可能缺乏严谨性,但它们往往保留了丰富的文化细节和民间智慧,对于研究社会风貌、民俗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 | 来源 | 用法 | 举例 | 说明 |
稗官 | 古代小官,负责采集民间故事、风俗等 | 出自《汉书·艺文志》 | 多用于形容非正统的记录者 | 稗官野史中的“稗官”即此意 | 有“微不足道”的意味 |
野史 | 非官方的历史记载,与正史相对 | 无固定出处,多见于后世使用 | 常用于贬义或中性 | 如《三国演义》虽为小说,常被视为“野史” | 内容多为传闻、轶事 |
稗官野史 | 指非官方、非正统的历史资料或传闻 | 由“稗官”+“野史”组合而成 | 多用于批评或描述非权威资料 | 如《世说新语》、《聊斋志异》等 | 有文学性,但未必真实 |
三、补充说明
尽管“稗官野史”在传统语境中常带有贬义,认为其内容不够严谨、可信度低,但在现代研究中,这类资料却被视为了解古代社会生活、民间信仰、语言风格的重要资源。例如,《聊斋志异》虽为小说,却反映了清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民众心理;《世说新语》则记录了许多名士言行,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。
因此,在阅读和研究时,应结合正史与野史,取长补短,全面理解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。
结语:
“稗官野史”不仅是对非正统历史资料的概括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“正统”与“民间”的区分。在今天,我们更应以开放的态度看待这些资料,从中汲取历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。